品书网 > 大秦工程兵 > 第三百三十三章 骚扰

第三百三十三章 骚扰

品书网 www.pinshu.info,最快更新大秦工程兵 !

    有句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沈兵这就是用自己作为诱饵以牵出匈奴的主力。

    否则以匈奴类似游击作战也就是随时“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战术,想要重创匈奴几乎不可能。

    便是汉武帝也要派出大军在大漠中四处寻找匈奴主力却往往无功而返。

    此时可以让匈奴自投罗网又为何不用?

    初时匈奴的骚扰性进攻还比较少。

    这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当秦军距离云中郡较近时骚扰性进攻没有多大意义。

    比如秦军主力行军一天前进五十里,此时即便将秦军弩箭消耗光,秦军也很容易从云中郡得到补充。

    第二天前进一百里补给就难些,越往前补给就越困难,匈奴的进攻也就是跟着这节奏逐渐增加。

    有时就连沈兵都觉得匈奴这种骚扰性进攻很高明,他们总是两百骑或是三百骑一队从各方向朝秦军配合着进攻,这队攻罢那队又上来,一波接着一波让秦军疲于应对。

    之所以一队两、三百骑,是因为这人数既不会太密集火力也不致太弱。

    若是太密集,秦军步卒一片弩箭过来就会让他们死伤惨重。

    若火力太弱,秦军则完全可以不加理会只以盾牌遮挡甚至用优势骑军反击。

    两、三百骑就恰到好处,且匈奴骑队总是十分精准的游走在秦军弩箭的射程边缘,一旦发现秦军被“挑逗”得不顾一切的以弩箭反击,他们就会迅速撤至射程以外。

    有时沈兵都很奇怪匈奴骑军为什么能时刻掌握着敌我距离。

    初时沈兵还道这是经验,王贲的解释让沈兵明白事实并非如此。

    王贲说:

    “那是因为匈奴知道自己弓箭的射距!”

    沈兵恍然大悟。

    匈奴人甚至都不知道“步”、“里”这些长度单位,也不知道数学是什么,据说他们连纪年都不会,只是看着草一枯一绿就是一年了。

    近乎原始的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测距方法。

    但最简单的测距就是手中的弓箭,且每个人都测得很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能射多远。

    只需要知道这距离,就大概能推算出秦军强弩的射程,进而就能准确的游走在其射程边缘。

    秦军对匈奴的这种进攻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因为他们总是迅速冲进强弩射程内射出几枝箭之后又飞快的退了出去,秦弩射程虽远且也经过沈兵改良能边行军边作战,但还是很难准确杀伤匈奴……就算有时能把握其路线,却也因为一队人数不多较为分散而没多大战果。

    于是弩箭就一车车的减少。

    另一方面,匈奴还在主力之后不断突袭补给队,这使沈兵不得不分兵去保护……

    当然,这是沈兵装出来的。

    甚至为了让匈奴信服,沈兵还时不时的牺牲几队补给。

    对此扶苏有些不满,他皱眉向沈兵抗议道:

    “将军,浪费些补给也就罢了。”

    “可运送补给的那些劳役……他们却是我大秦子民且为我军作战。”

    “我等如何能让他们冤死于匈奴之手?”

    沈兵回答:

    “我军方略便是保存实力以待匈奴主力。”

    “若想保补给不失,便只有使用‘霹雳火球’。”

    “公子以为该如何选择?”

    其实沈兵这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霹雳火球”这东西是作为秘密武器要用来对付匈奴主力的,轻易使用便会坏了大计。

    所以要么别想着匈奴主力,要么就得狠下心等匈奴上钩……二者只能取其一。

    明眼人都知道该取前者。

    但这又与扶苏自小所学的“仁义治天下”的大道理相悖,所以扶苏只能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言。

    沈兵又补了句:

    “这便是战争。”

    “若要以仁义之道解释战争,公子只怕终其一生也难以如愿了。”

    扶苏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

    因为若当真“仁义”便能得天下,这专事烧杀劫掠的匈奴生存至今且还如此强大又是何道理?

    他们又哪里讲仁义道德了?

    若与匈奴讲仁义,和与虎谋皮又有何区别?

    事实摆在眼前,扶苏还能争辩什么?!

    除了补给队之外,沈兵还在战术上也表现出弩箭不足的样子。

    简单的说就是“增兵减灶”之计……开始几天秦军给劲用弩箭射,匈奴骑军一进入射程就反击。

    其后就慢慢表现得保守,最后甚至只用盾牌和骑兵阻止匈奴的骚扰而不用强弩。

    事实上秦军的弩箭远没有到不够用的时候。

    原因是沈兵一路上让兵士注意回收射出的弩箭甚至是匈奴射来的箭矢……弩箭与弓箭不同,弓箭是由羽毛制成,其对羽毛要求较高。

    纠其原因,主要是弓箭弹道弯曲在空中飞行的距离较长受风力、空气阻力影响较大。

    若羽毛不好就很容易影响箭矢射出的准头和射程,最好的箭矢应是匈奴的雕翎箭,中原各国则主要使用雁翎箭。

    这也是匈奴骑射更远的原因之一。

    因此弓箭箭矢一般用过之后就无法再使用……羽毛膨松凌乱,即便能射出也因阻力过大没有准头没有杀伤力。

    弩弹道平直受空气影响较小,对箭翎要求较低,所以就有廉价的木羽、铁羽,甚至不需要箭翎都可以发射……只要尾部加上一点毛边或是缠上一小段麻布就可以。

    这么做是为了增加尾部在空中飞行时的阻力。

    尾部阻力更大,就能保持箭头朝前的飞行姿态而不会在空中打滚。

    因此弩箭是完全可以重复利用,甚至匈奴射出的箭矢收集起来进行简单的加工,比如裁成弩箭的尺寸尾部增加点阻力,马上就可变成弩箭使用。

    这样改制的当然会有些质量问题,尤其匈奴使用的青铜箭头在使用一次后就更脆易折,但有总比没有强作为备用弩箭尤其对付匈奴骚扰性进攻最为合适。

    于是表面各种迹像看起来秦军弩箭已是后继不力,但其实秦军弩箭依旧十分充足,至少与匈奴主力打一场大仗不成问题。